这事儿吧,你把它当成军事新闻看,格局就小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军舰对峙,也不是什么情报博弈。这本质上,就是一个小区门口发生的故事。
美国,就是那个当了几十年保安队长的老王,习惯了在小区门口吆五喝六,谁家进个亲戚他都要盘问半天。他觉得整个小区的安全,都系于他那双犀利的眼睛和他那辆吱吱作响的二手巡逻电瓶车。
中国呢,是小区里闷声发财的新住户,平时不怎么在业主群里聊天,但家里的装修、买的车,总能让老王心里咯噔一下。
这次,这新住户的四辆工程车,块头还不小,浩浩荡荡开到了小区门口的公共绿化带上。没挂武器,没鸣喇叭,就是一群穿着工作服的技术员,在那捣鼓一些奇奇怪怪的管子和探测器,还要往绿化带下面钻。
老王一下就炸毛了。
你这是要干嘛?在我眼皮子底下挖地道?还是要勘探风水,准备把我们小区大门给改了?不行,绝对不行!
于是老王赶紧开着他那辆快报废的电瓶车,围着人家工程车一圈一圈地绕,还拿出手机疯狂拍照,录像,发到只有保安在的内部工作群里,标题都想好了:《震惊!不明势力企图染指我小区门口公共绿地,意图不明!》
这就是阿拉斯加水域发生那一幕的底层逻辑。什么“密切关注”,什么“气氛紧张”,说白了,就是保安老王的心慌。
魔幻的是什么?
魔幻的是老王的心虚。他之所以反应这么大,不是因为他真的觉得那几辆工程车能把他怎么样,而是因为他心里清楚,自己的那辆巡逻电瓶车,真的快报废了。
你看,美国官方嘴上喊着“北极安全敏感”,一边自己派军舰巡逻,一边在岸上修雷达站,这是保安的日常工作,秀肌肉嘛,可以理解。但现实的耳光是,整个美国现在能拉出来干活的破冰船,就两艘。你没听错,两艘。其中那艘大的,还常年泡在维修厂里,跟个病秧子似的。
而北极这地方,你要没个大功率破冰船开道,你那军舰就是个冰雕。
另一边呢?俄罗斯是北极圈里的老地主,家里几十艘破冰船,型号齐全,跟个航母编队似的,早就靠着“破冰开道”这门手艺,把北极航道做成了一门收费的生意。
中国这位新住户呢,这几年造船厂跟下饺子一样,破冰型的科考船、调查船一艘接一艘。这次开到你家门口的四艘,就是来实地测绘的,看看这片“公共绿地”下面的土质、水文怎么样,为以后走新路做准备。
这才是老王真正焦虑的地方。
他发现,新住户不是来跟他抢保安队长的位置,而是人家根本不想在小区里玩了。人家在研究,怎么能从小区后门直接修一条高速公路,通往外面的大商场。
这条新路,就是北极航道。
传统从亚洲到欧洲的航运,得走马六甲,过苏伊士运河,那叫一个堵,一个绕。海盗、过路费、地缘政治,哪个都能让你喝一壶。
但要是走北极航道呢?中国商船早就试过了,航行时间直接砍掉两周。两周啊!!对于分秒必争的全球贸易来说,这是什么概念?这是赤裸裸的降维打击。省下来的油钱、时间成本,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所以你看,中国这四艘船在干嘛?他们在用无人潜航器和载人潜航器搞协同作业。这是什么骚操作?
翻译成人话就是:派个小机器人小弟去前面大范围扫街,把地图摸清楚,哪个地方有坑,哪个地方水流急。然后大哥坐着“精装潜艇”下去,对重点区域进行精准打击,搞定关键数据。
效率、成本、安全性,一次性拉满。
这套玩法要是跑通了,意味着以后我们对这片冰下世界的掌控力,是指数级上升的。我们能知道哪里的冰层最薄、哪条水道最安全、未来几十年这里的气候会怎么变。
这些数据,才是真正的财富。有了它,未来的航运公司就能规划出最优路线,气象公司就能做出更准的天气预报,甚至能帮航空公司规避风险。
美国那些企业,比如气象公司,馋不馋这些数据?馋死了!他们也想合作。但华盛顿那帮政客不答应。他们脑子里没有生意,只有博弈。
他们的逻辑是:我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在搞科研,只要你在我“认为”重要的战略地点出现,你就是在“秀肌肉”,就是在“搞渗透”。
于是,就出现了极其拧巴的一幕:
中国这边大大方方地把研究项目、潜水深度、数据共享计划,全都公之于众,发到国际科研数据库里,一副“来啊,大家一起看,一起用”的姿态。
美国那边呢,派飞机过来一通猛拍,然后把照片和视频掐头去尾,喂给媒体,再由媒体加工成“中国威胁”的大餐,端给国会山的老爷们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最后搞得好像我们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泼妇式”防御。打不过你,我就污名化你。我技术没你先进,船没你多,那我就在舆论上给你泼脏水,说你动机不纯。
最讽刺的是什么?是当地人的反应。
记者跑去采访阿拉斯加的渔民,人家渔民大哥一脸懵逼:“啥玩意儿?科考船?我只关心今年的捕鱼配额,谁有空看那玩意儿。”
阿拉斯加州议会呢?更关心的是:“北极航道要是真通了,我们这儿的港口能不能升级一下?能不能多来点就业岗位?”
你看,真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想的是吃饭,是发展,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有远在华盛顿的政客们,才会对着几艘手无寸铁的科考船,脑补出一场“权力的游戏”。
所以,这四艘船的出现,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各方的真实嘴脸。
我们这边,是技术驱动,是长线布局,是不跟你玩口水仗,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人类未知的新疆域,顺便把未来的商业蓝图也给画了。
而美国那边,是焦虑,是力不从心,是明明知道自己掉队了,却只能靠着媒体霸权和军事恐吓来维持表面的体面。
整件事的结局也毫无悬念。美国媒体嚷嚷了半天,也没找到任何我们违反国际法的证据,最后只能酸溜溜地用一句“存在可能的长远风险”来收场。
什么叫长远风险?
就是他心里清楚,等我们把这条路彻底摸透了,他再想上车,就得买票了。而且,还是站票。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配资资讯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