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局,先走一个。
有那么几年,你要是在饭桌上不骂两句詹姆斯·哈登,那这顿饭都吃得不地道。
这事儿都快成了一种社交礼仪,跟见面问“吃了吗”一样自然。
喷哈登的打法,简直是当时球迷圈子里最稳的“流量密码”。
就在大伙儿快把这茬儿忘了的时候,巴克利那个胖子,在节目上翘着二郎腿,跟刚赢了钱似的,不咸不淡地扔了颗雷:“我早说了,哈登是我见过进攻最牛X的球员,结果那帮孙子当年都笑我。”
这话说的,绝了。
就好像一场牌局,所有人都觉得他手里是一把烂牌,结果他憋到最后,直接扔出个王炸,还回头冲着牌桌上的人,咧着嘴嘿嘿一笑。
你还别不服。
巴克利是谁?
一个高尔夫球挥杆姿势能把教练气出脑淤血的家伙,一个预测总冠军跟“点谁谁死”没区别的“明灯”。
可就这么一个人,在哈登这事儿上,愣是成了那个提前看到答案的先知。
时间这玩意儿,真就成了他最硬的后台。
不信?
你现在把眼睛闭上,想想2018年的休斯顿火箭队。
画面是啥?
是不是一个大胡子,在三分线外跟个陀螺似的,胯下运球,胯下运球,再胯下运球……防他那哥们儿的表情,比吃了苍蝇还难受;电视机前的你,眼皮子早就开始打架了。
就在你耐心耗尽,准备去上个厕所的当口,他,突然,一个后撤步!
那球在空中划出的弧线,都透着一股子“爷就是不讲理”的劲儿。
唰——空心入网。
那会儿看他打球,对很多人来说,是种酷刑。
那不叫篮球,那叫“哈登折磨”。
他那个赛季场均轰下36.1分,在我们眼里,就跟玩游戏开了修改器一样,没劲。
我们骂他“碰瓷”,骂他“数据刷子”,恨不得把他钉在篮球的耻辱柱上。
这股子恨意,熟悉不?
它让我想起另一个人,一个满头脏辫,浑身挂着叮当响的链子,把“答案”刻在皮肤上的费城之子——阿伦·艾弗森。
当年AI横空出世,整个联盟的老炮儿们都觉得这小子疯了。
他们捂着胸口,说他打球“独”,出手“浪”,简直是篮球这项团队运动的“毒瘤”。
可球迷呢?
球迷爱死了他那种“老子就是天下第一”的劲儿。
艾弗森用他那小身板,一次次冲向长人林立的禁区,挑战的是当时联盟那种刻板、沉闷的秩序。
哈登呢?
他挑战的,是另一个东西。
他没艾弗森那么“燥”,他更像个阴谋家。
他没想着把桌子掀了,而是把规则书翻烂了,然后指着上面的某个犄角旮旯,跟所有人说:“嘿,看,这儿有个Bug,我能用它玩死你们。”
你看,AI的反叛,带着一股子“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江湖气。
而哈登的反叛,则是一种冰冷的、让所有人都后背发凉的“智商碾压”。
我们能接受一个遍体鳞伤的孤胆英雄,却打心眼儿里瞧不起一个把得分搞得像华尔街金融分析师在做模型的“精算师”。
这就是最操蛋的地方。
我们一边喊着“结果至上”,一边又对过程挑三拣四。
网友的键盘有时候比什么都厉害,能把白的说成黑的。
他们嘲笑哈登罚球多,却忘了那每一次罚球,都是他用脑子和节奏,从防守者身上“骗”来的。
我们说他打法难看,却选择性地忘了,他一个人,就是一整套进攻体系。
当年的火箭,说白了,战术就一个:把球给哈登,然后其他人站着看戏就行。
后来呢?
他走了。
去了布鲁克林,跟杜兰特、欧文组三巨头;又去了费城,给恩比德当“二当家”;现在又在洛杉矶,帮着卡椒组合。
当他不再是那个唯一的太阳,当他开始传出那些匪夷所思的助攻,把球队的进攻调配得像瑞士钟表一样精密时,大伙儿才突然“卧槽”一声,反应过来了。
原来这家伙不是只会那一招“独门绝技”,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只是以前被逼得没办法,只能把威力最大的那杆枪,天天扛在肩上。
所以,巴克利那句“陈年老话”,现在听起来,哪儿是在夸哈登,分明是在扇我们所有人的脸。
他就像那个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我们当年笑他傻,结果最后发现,裸奔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这事儿其实挺值得咂摸的。
我们到底凭什么去定义一个球员的“好”与“坏”?
凭他打球的姿势帅不帅?
还是凭他能不能把该死的球放进篮筐?
哈登可能永远也成不了乔丹那种神。
他的生涯,注定要跟争议、口水搅和在一起。
但这又咋样呢?
一个能让全世界球迷吵上十年,逼着无数教练去研究怎么破解他的“魔球”的人,他本身,就已经是个怪物了。
所以啊,现在回头看,谁还笑话巴克利?
可能也就剩下那些还在坚持用“眼缘”看球的“老古董”了吧。
而我们这些曾经的“哈黑”,如今再看他打球,心里那滋味儿,啧啧,别提多复杂了。
这感觉,就好像你年轻时最看不上的那个“书呆子”同学,后来人家成了某个领域的顶尖大牛。
你嘴上还得硬撑着说句“切,投机取巧”,但心里,多少还是得竖个大拇指。
毕竟,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哪怕全世界都不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牛X,对吧?
配资资讯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