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算力双雄合并,股价过山车背后藏着的竟是这个秘密!
八月底的一天,海光信息的股价猛地冲上了20%的涨停板!整个市场瞬间炸锅——不少人还记得,就在两个多月前,这家公司刚和中科曙光扔出一枚“深水炸弹”:它们要合并了!
但奇怪的是,消息刚出时市场好像并没彻底疯狂。复牌第一天,中科曙光直接涨停,海光却只温和涨了4.3%。更多人没想到的是,紧接着竟是一段漫长的“冷静期”,股价不温不火地震荡整理,不少人开始嘀咕:“就这?说好的强强联合呢?”
然而,真正的爆发悄悄酝酿着。合同负债增长242%、半年报利润飙升40%……海光亮出数据的刹那,市场终于读懂了这场合并的真正台词:这不只是两家公司的联手,而是中国高精度算力自主化的一盘大棋!
时间倒回五月底,两巨头突然停牌。6月9日,合并细节披露:中科曙光股东可按0.5525:1的比例换股成为海光股东。这意味着中科曙光每股定价79.26元,比停牌前溢价28%!——明晃晃的套利机会,难怪一复牌就涨停。
但海光那边却淡定得多。市场起初看得短:换股方案固然有利好,可真正考验的是合并以后能不能打出组合拳。更何况,后面还有股东大会、证监会批文等一道道关卡,不确定性悬在半空,资金自然选择观望。
转折发生在八月。五号,海光发出半年报:营收54.64亿,涨45%;净利润12.01亿,涨40%。最亮眼的是合同负债——超过30亿,同比激增242%。这说明什么?订单接到手软,产能赶不上需求!
真正的爆发则在24号。那一天,AI算力题材卷土重来,国产替代呼声越来越高。海光,作为国内极少能自主研制高端CPU和AI加速卡的企业,突然被推至风口浪尖。再加上它与中科曙光合并后的想象空间——从芯片到整机再到算力服务,一条全产业链闭环正在形成。
市场终于醒悟:这不只是资本运作,更是一场围绕“国产算力自主”的战略卡位。
回过头看,从涨停到横盘再到暴涨,这场合并案的股价走势其实是一堂生动的投资逻辑课:短期看情绪,中期看预期,长期终将回归价值与基本面。而海光之所以能迎来大涨,不仅因为它是合并主体,更因它站在AI与信创的时代浪潮上,握住了核心技术、订单和不可替代的稀缺性。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某些人说这波行情只是“炒概念”,你看国产算力真的只是虚火吗?——要俺说,这可不是“纸糊的轮船,说翻就翻”的事儿。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素材来源于网络,如侵联删。
配资资讯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